发布时间:2024-09-07 07:31:03    次浏览
将时间拨回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些拎着介绍信等在北京饭店门口的各部委外事办的同志们,可能无法想象,假以时日随时随地都可以轻松入住酒店。而今,酒店也不再只是用于接待外宾,寻常人家也可以在日常选择入住酒店。而这一切的转变,与中国本土酒店品牌的崛起休戚相关。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国本土中端酒店品牌自正式诞生至今已历30载。时代激荡之下,本土品牌顺流而上,其中一些已长成能够笑看风云的头号玩家。
1988年前后,洲际酒店集团和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等国际酒店集团先后进入中国市场,并陆续开出中国首店。
反观国内酒店,彼时全国各地酒店更多的是承担“接待”的职务性任务。当时,住酒店需要凭介绍信,部分区域还有一定的级别限制。 转机,发生在1988年。 198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关于建立饭店管理公司及有关政策问题请示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国的饭店管理公司在原则上享受外国饭店集团在中国享受的同等待遇。 在亲眼见证了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之后,本土酒店的品牌意识开始觉醒,迎着升级同等待遇的东风,顺势起舞。 1984年,上海市一口气成立了锦江集团、东湖集团、华亭集团和新亚集团4大酒店集团。其中,由上海市政府接待办演变而来的锦江集团(现锦江国际集团),实力最为雄厚。 本土酒店品牌的意识觉醒,不仅发生在黄浦江沿岸,同样发生在钱塘江流域内。 1988年,由招待所转型而来的浙江开元萧山宾馆开业。这不仅是杭州萧山首家涉外旅游饭店,更是开元旅业集团的母体。1991年,开元再次迈出品牌发展的重要一步——投资参股管理了杭州一家国有疗养院,并改造成杭州开元之江度假村,成功从单体酒店经营转向了连锁酒店经营。
1992年,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分水岭。这一年,国家出台了两份重要文件:《有限责任公司暂行管理条例》和《股份有限公司暂行条例》,标志着现代企业制度正式起航。体制松绑之后,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也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春天,这其中同样包括了本土酒店管理公司。
为了更好地推动本土酒店管理公司的发展,1993年国家旅游局颁布了《饭店管理公司暂行办法》,规定了饭店管理公司应具备的条件和经营范围,并对经营方式、收费及享受的优惠政策予以明确规定。 一年之后,国家旅游局审批了首批16家饭店管理公司,包括广州白天鹅酒店管理公司、中旅饭店管理公司和兆龙(国际)饭店管理公司等。截至2002年,原国家旅游局共审批39家饭店管理公司。 自此,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与品牌开始一路狂奔。 没有了体制的束缚,中国本土酒店品牌开始汲取更多来自全世界的优秀文化。 1993年,一个将音乐、绘画、雕塑等欧洲古典艺术形态融入酒店场景的品牌悄然诞生。这就是诞生已有30周年的维也纳酒店,是中国首个中端酒店品牌。位于深圳的品牌首店,更是被视为中国中端酒店的“开山之作”。
凭借着“五星体验、二星消费”的核心定位,以及“深睡眠”的品牌核心价值,维也纳酒店在市场上一炮而红。吸引人们入住维也纳的理由不仅仅是超性价比的旅宿体验,还有酒店与欧洲艺术文化的结合,更是当时许多人闻所未闻的创举。因此,创建维也纳酒店品牌,是本土酒店品牌开拓创新的意识和前瞻性的眼光共同作用的结果。 回首往事,在经济型酒店尚处狂飙前夕,维也纳酒店就选择了中端酒店发展之路,足以体现维也纳独到的前瞻性布局和潜心经营的耐力以及不同版本产品所坚守的高投资性价比。 2012年开业的成都会展中心店(2.0版本)共有139间客房,2.5年回本,RevPAR达到了334元。2015年开业的深圳华之沙店(4.0版本)共有230间客房,2.9年回本,RevPAR做到了385元。2020年开业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店(5.0版本)共有99间客房,2.4年回本,RevPAR高达492元。 这些数据足以证实,从2.0版本到5.0版本的产品迭代中,维也纳酒店对酒店的投资回报重视程度始终如一。 多维度的共同发力,成就了维也纳酒店如今落子全国287个大中小城市,门店规模更是突破1800家,直冲2000家大关。 1996年,第一家锦江之星酒店在上海开业,开启了至今已有27年的经济型酒店连锁时代。受到锦江之星的启发,此后本土经济型酒店品牌相继冒头。 在这一时期,本土酒店强化的不仅仅是品牌意识,更重要的是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放眼全球,以世界艺术文化为土壤,培育出更具创新力的本土品牌,为本土消费市场带来全新的高性价比品质旅宿体验。显然,作为本土中端酒店品类的“开创者”维也纳酒店品牌,已然成为了其中的先锋力量代表。
2003年,中国酒店业集团公司TOP20名单中,中国酒店管理公司共占据了12席,其中锦江国际酒店管理公司位居首位,此外还有建国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东方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新亚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和开元旅业集团等。
本土酒店集团实力的厚积,推动了本土酒店品牌迈入井喷时代。 一方面,原有的本土酒店品牌加速跑马圈地,先后上市,成为资本市场的新贵。 2006年,锦江酒店集团以内地首只纯酒店股的身份登陆港交所。同年,如家连锁酒店公司成为首家在美国上市的经济型酒店集团。2007年,金陵饭店在上交所成功上市。2009年,7天连锁酒店集团成为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酒店集团。 另一方面,本土酒店集团也在搭建更多元的品牌矩阵。 一些酒店集团是基于原有的主力品牌,推出了更多的细分品牌,搭建更多元的品牌矩阵。维也纳在2012年进一步丰富了原有的品牌阵容,新增了维也纳国际酒店和维纳斯皇家酒店。还有些品牌选择在诞生之初,就推出由多个品牌共同组成的矩阵。
品牌矩阵的丰富,实则是本土酒店集团对消费市场风向变动的提前布局。 2011年前后,在经济型酒店扩张战升级的同时,各大酒店集团纷纷发力中高端。部分地产系玩家的进场,催生了一些本土高端酒店品牌,如绿地推出的铂瑞酒店品牌,以及万达首个自主品牌万达文华酒店等。此外,首旅集团也推出了诺金品牌,剑指本土高端酒店市场。 相较于尚处于起势阶段的中高端和高端酒店,中端酒店市场,迎来了风起。 作为国内首个本土中端酒店品牌,维也纳酒店持续发力。2007年,维也纳酒店启动了全国发展战略,并引进了风险投资赛富基金。2008年,维也纳酒店正式开放特许经营。仅仅过了4年时间,维也纳酒店的加盟店规模大幅领先直营店,147家门店中,加盟店达到了109家。 在老牌中端酒店狂奔之际,新生酒店品牌也在陆续涌现。2012年,华住集团旗下的“全季”一改之前的“汉庭全季”形态,正式以中端酒店的身份重新亮相。同年,亚朵酒店亮相,直指存在巨大市场空白的中端酒店。
随着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持续加码,越来越多的本土酒店集团选择了强强联袂,以实力更强劲的联合体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
2013年,不少本土酒店集团选择了融资并购。如开元酒店集团(现德胧集团)以1050万欧元收购了德国金郁金香饭店,如家酒店在2016年选择从纳斯达克退市,与首旅酒店完成合并后更名为“北京首旅如家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锦江国际集团也选择了强强联袂,走上了一条稳重蓄力的发展之路。 从2013年到2016年,锦江国际集团先后收购了时尚旅酒店及华侨城旗下的城市客栈、欧洲第二大酒店集团卢浮宫酒店集团、铂涛集团81%股权以及维也纳酒店80%股权。至此,锦江国际集团一跃成为首家跻身全球前五的中国酒店集团,目前其规模为全球第二,亚洲第一。 锦江国际集团的品牌矩阵也进一步扩充,包括了麗枫、喆啡、7天酒店、维也纳酒店、维也纳国际酒店、维也纳3好酒店等实力强劲的本土酒店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受益的不只是酒店集团,还有其中的本土酒店品牌。 以维也纳酒店为例,在2016年成为锦江系一员之后,规模屡破大关。2016年底,维也纳酒店提前实现了“百城千店”的目标,成为首个“千店军团”的中端酒店品牌。鼎盛时期,维也纳酒店平均每个工作日会新增4家签约门店。截至2023年8月,维也纳酒店整体市场规模超1800家。
规模,是维也纳酒店在市场上发声的主形式。背后,是维也纳酒店对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其一,维也纳酒店不断打磨产品,欧式文化内核不变的基础上,产品迭代的脚步不曾停歇。 2013年,维也纳酒店首创专业级助眠系统,愉梦之床凭借其顶级品质通过国家专利认证,成为当年中高端酒店唯一获得专业认证的睡眠品牌。从床垫弹簧选材,到表层面料的技术突破,这张愉梦之床承载了维也纳酒店对于消费者睡眠关怀的极致用心。 2020年维也纳酒店推出V5.0产品,从品牌logo、品牌门楼、空间打造、智能化等维度进行全方位的焕新,释放出自身品牌理念以及对消费需求和趋势的精准拿捏。通过年轻、时尚的设计语言,维也纳酒店成功吸引到更多年轻群体,优化了客群年龄结构。
维也纳酒店5.0深化版-客房 在品牌运营层面,维也纳酒店实行了全新的营销战略。同时,维也纳酒店将“深睡眠·大健康”的理念进行到底,从床品、咖啡、养生茶、定制音乐、洗护用品和酒店香氛6个环节着手打造了“360度体感美学”。 其二,维也纳酒店始终坚持“二星消费,五星体验”,满足“质价比”的新消费追求。
价格之外,消费者对酒店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也同样看重。而这,恰好是维也纳30年以来未曾松懈过的板块。从1.0到5.0的产品版本升级过程中,维也纳一方面不断提升入住体验。以5.0版本为例,维也纳酒店在其中引入了欧式经典美学挂画、安全环保雾化玻璃、臻智简雅床头柜、闲适休憩区和智能品质观影区等多个场景。 另一方面,维也纳酒店5.0版本还与现代数字客控相结合。通过这些数字化技术,维也纳酒店在进一步优化消费者住宿体验的同时,有效控制了酒店经营成本,避免让消费者承担更多,满足“质价比”的新消费追求。 其三,维也纳酒店始终坚持“让人能赚钱的好投资”,重视投资性价比。 基于上述多方面的优势叠加,维也纳酒店V5.0在投资市场中反馈不凡。在V5.0新版本推出5个月后,维也纳酒店新签约132个项目,截至2023年2月签约门店已突破450家。关键在于,维也纳酒店V5.0新版本,实现了“两轻两重”和“两升两降”。 “两轻两重”指的是重装饰轻装修,重模块轻施工。维也纳酒店V5.0有效节约了施工时间,压缩了投资成本。单房造价成本最高下降了36%,翻牌店单房造价成本减少至7万元以下,毛坯店单房造价成本降至9-10万元之间。维也纳酒店的门店平均投资回收期缩短至3年左右,赢得了更多稳健型投资人的青睐。 “两升两降”指的是房价和利润上升,人力成本和投资成本下降。得益于产品升级与品牌溢价,维也纳酒店V5.0房价可增加100元溢价空间。同时,基于数字化运营等途径,单房运营成本从140-160元降为100-120元。除此之外,维也纳还在继续前行,不断努力。 产品优化的脚步,不曾停止。维也纳酒店诞生于深圳,具备了“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从最初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欧式文化,为国内消费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新住宿产品。到如今延续欧式文化的内容,并不断将新住宿消费偏好融入其中,不断优化产品,足以见得维也纳酒店持续强化的迭代意识。 找到老店改造的节奏,稳步向前。自2008年正式开放特许加盟以来,不少投资人选择与维也纳酒店同行。目前,维也纳酒店的加盟店中,开业在10年以上的老店也有很多。随着越来越多中端品牌新酒店的开业,这些酒店的生存压力增大。针对这一情况,维也纳酒店推出了“轻、中、重、全改”四种改造模式。以模块化为核心,维也纳酒店聚焦存量酒店的形象升级和体验升级两个关键,打造出一批存量物业焕新的“轻改”样本。 触达更广泛的下沉市场,持续深耕。据数据统计显示,在维也纳酒店的城市分布中,新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占比最高。未来,下沉市场依旧是维也纳酒店的重点发力市场。据统计,还有1400多个下沉市场的城市有待进入。 作为锦江酒店(中国区)旗下的头部中端酒店品牌,维也纳酒店无疑是成功的。其中,既离不开维也纳酒店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做的每一个正确的选择——从早早就成功卡位了中端酒店市场,到成为锦江酒店(中国区)的一员,获得中国第一、全球第二大规模酒店集团的支持,以及不断优化自身强化在消费和投资市场的竞争力。 时间,从不会辜负那些一直向前用力奔跑的本土酒店品牌。
关于本土酒店市场的未来品质发展方向,有人说是中高端酒店会成为下一个群雄竞技场,但也有人说是酒店产品的升级战才是重点。无论如何,有一个信号是清晰的——在马太效应愈发凸显之下,诸如锦江酒店(中国区)和维也纳酒店一类的头部玩家们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红利倾斜。下一个30年,谁能成就历史,谁只能见证历史,答案尽在品牌手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